统计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生产平稳开局 形势稳中趋好

时间: 2016-05-10 浏览次数:?

——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环境,全省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多举措稳定农产品价格,一季度全省农村经济运行平稳,呈现“稳中有快、稳中有好、稳中有进”的态势。但受国内外经济增长放缓等多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一、农林牧渔业生产形势整体向好,实现首季开门红

 

  一季度,全省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59.5亿元,同比增长3.3%,比去年同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361.7亿元、林业增加值14.4亿元、牧业增加值258.1亿元,渔业增加值5.2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20.0亿元,分别增长3.6%9.0%2.1%13.1%8.0%

 

  (一)稳中有快,主要体现在“两个快速”

 

  一是渔业生产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全省渔业生产按照“一调两减三发展四支撑”的总体思路,狠抓转型升级,渔业生产保持了快速发展态势。一季度,全省水产品产量6.4万吨,增长11.8%。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3万吨,增长125.6%;海水养殖产量0.3万吨,增长2.7%。淡水捕捞产量0.8万吨,增长36.2%;淡水养殖产量4.0万吨,下降6.3%。淡水产品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部分地区受保护饮水资源影响,取缔了网箱养殖,导致淡水养殖减产。

 

  二是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去年,全省启动实施了太行山生态绿化工程,受此政策影响,今春以来,全省掀起了春季造林绿化高潮。一季度,全省完成造林面积102.2千公顷,增长68.9%。其中,人工造林88.6千公顷,新封山育林13.6千公顷,分别增长57.2%226.3%;零星植树4064.0万株,增长5.1%;木材产量5.9万立方米,下降6.5%

 

  (二)稳中有好,主要体现在“三个好”

 

  一是冬小麦长势良好。全省冬小麦苗情良好。主要呈现如下特点:小麦苗情均衡一致。总体苗情为:一类苗减少、二类苗增加,三类苗略增,其中一、二类苗占90%左右,麦田长势较为均衡。气象条件总体有利。降水充足,墒情适宜。越冬期大部麦区降水量比历史同期偏多56成,特别是返青前全省大范围降水,补充了麦田土壤墒情,为近年同期最好。返青偏早,利于穗化。自223日起,全省麦田自南往北陆续进入返青期,比常年提前23天,有利于小麦提早穗分化,形成大穗。

 

  二是蔬菜生产势头良好。一季度,针对雾霾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省委、省政府及时加大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蔬菜产业在政策支持和市场带动下,呈现面积略减、单产提高、结构优化和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受雾霾天气影响导致蔬菜倒荐周期延长,全省蔬菜播种面积232.7千公顷下降0.5%。由于今年雾霾天气发生程度较常年轻,日照充足,设施蔬菜单产普遍比上年提高,全省蔬菜单产2349公斤/亩,提高58公斤/亩,蔬菜产量847.9万吨,增长1.5%

 

  食用菌生产增长较快。全省食用菌产量28.4万吨,增长4.9%。其中,干品减少6.1%、鲜品增长5.1%

 

  瓜果类生产平稳运行。全省瓜果类产量1.4万吨,增长1.7%。其中,香瓜和草莓产量分别增长2.8%1.7%

 

  中药材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全省中药材产量3355.0吨,增长67.7%

 

  三是主要畜禽生产趋稳向好。除生猪和奶牛生产受价格波动影响出现较大回落外,其它畜禽生产平稳运行,趋稳向好。

 

  生猪生产下滑态势缓解。一季度,全省猪肉价格低开高走,生猪养殖效益明显上升。全省生猪存栏1608.6万头,下降6.1%;生猪出栏937.7万头,下降4.9%;猪肉产量71.0万吨,下降4.9%

 

  牛生产趋缓。近年来,肉牛养殖效益较为平稳,由于养殖成本高、效益低,造成肉牛发展缓慢。全省肉牛存栏161.7万头,减少3.8%;肉牛出栏92.8万头,增长2.7%。受奶价低位盘整影响,奶牛存栏188.6万头,下降8.0%;牛奶产量104.1万吨,下降7.3%

 

  羊价回升,产业趋稳向好。一季度,全省羊存栏1437.7万只、出栏546.5万只,分别增长1.4%4.7%

 

  家禽产销形势喜人。肉鸡价格呈现回升势头,养殖效益逐步好转,禽类生产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全省家禽存栏36265.6万只、出栏18466.7万只,分别增长3.1%3.0%;禽蛋产量88.1万吨,增长5.8%

 

  (三)稳中有进,主要体现在“三个新进展”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今年以来,我省立足本省实际,发挥区位特色,因地制宜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种植和养殖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

 

  农林牧渔业结构呈现“两升两平一降”的特点。其中,农业、林业产值比重分别提高2.4个和0.2个百分点;畜牧业产值比重下降2.6个百分点;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比重与去年同期持平。畜牧业产值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主要畜禽价格持续低位运行。

 

  二是三大支柱产业生产取得新进展。全省畜牧、蔬菜、果品三大支柱产业生产规模稳步扩大,贡献率不断提高,成为拉动农业增长的主要力量。全省三大支柱产业产值982.7亿元,占农林牧渔业产值的比重为91.7%,对农林牧渔业增长的贡献率达91.3%

 

  三是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优化取得新进展。从种植业产值内部构成看,蔬菜及花卉、药材比重上升。一季度,蔬菜食用菌及花卉、药材产值比重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3.1个和0.1个百分点。其中,蔬菜和药材是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亮点,对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发挥了主要作用。从畜牧业产值内部构成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膳食结构改变,主要畜禽产品结构渐趋合理。

 

  二、制约因素

 

  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生产在稳中趋好的同时,农村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因不断发生变化,一些新老问题交织和延续,面临一些矛盾问题和制约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应予以关注。

 

  一是极端天气制约。气候和环境的极端变化使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靠天吃饭的格局没有根本转变。持续雾霾天气引发的低温寡照给农业生产特别是设施蔬菜生产带来严重影响,低温、干旱等天气导致的病虫害发生程度已成为小麦丰产、农民增收、粮食安全生产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制约因素。

 

  二是比较效益制约。2014年以来,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跌明显,生产资料价格在高位徘徊,人工费和土地流转费上升较快,挤压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空间。随着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和劳务工资的提高,种粮收益大大低于种植经济作物收益,农民除满足自己口粮外,对扩大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仍然不高。

 

  三是资源环境制约。化肥、农药等物资过量使用,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村生态环境。地力下降、地下水严重超采,直接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是价格下行制约。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粮食价格同比下行的趋势并未得到好转。一季度,农产品价格依然是跌多涨少,除猪类产品、个别水产品和蔬菜品种上涨外,其它品种均为下降或处于低位盘整状态,成本和价格因素制约着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现代农业体系。改善农产品供求关系,增优调差,促进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的形成。加快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用政策引导推动农产品加工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降低成本,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延长农业产业链,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能够共享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扩宽农民增收空间。

 

  (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防控工作

 

  针对自然气候和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发布预警信息,通过各种信息渠道普及防控技术措施。通过完善气象灾害应急防控预案,加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做好灾害天气防御工作,最大限度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选派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入村入棚进行现场指导,改善棚内气象条件,降低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对设施作物的影响。

 

  (三)强化对农资市场的管理

 

  加强对农资市场的检查,加大对扰乱市场行为的打击力度,净化农资市场,让农民用上放心农用物资。密切关注农资市场价格,加大价格监测与监管力度,有效控制主要农资产品、饲料产品价格。建立农资生产、运输、成本、销售等环节的信息发布机制,拓宽农资信息发布渠道,让农民及时掌握农资市场运行状况和价格变化动态。

 

  (四)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进一步加强农业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减少农业发展对农业资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改善农田水,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创造宽松环境。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深化林权改革,完善封山育林育草政策。

 

  (五)加强生猪生产的宏观引导

 

  目前,生猪价格虽然一路看涨,饲养效益可观,但后续饲养风险也随之增大。中小养猪户,跟风性较强,在生猪饲养的成本控制、疫病防控、抵御市场风险等方面的能力十分脆弱。随着供求关系的波动,生猪价格也难以摆脱周期性大涨大跌的恶性循环,为切实保障全省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要推进全省生猪产业的转型升级,加强对生猪产销形势的监测,及时引导养猪户补栏出栏,减少价格周期性运行对生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