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统计分析

2012年全省农业产业化发展监测分析

时间: 2013-07-31 浏览次数:?

   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省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的重要突破口。2012年,各级各地有关部门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带动农民增收的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加强项目建设,完善经营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不断加大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力度,切实解决突出问题,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保持平稳较快发展。

  一、农业产业化发展成效

  (一)经营总量超过5000亿元,产业化率61.5%

  2012年,全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发挥投资拉动效应,壮大龙头企业,推动基地发展,改进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经营持续较快发展。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总量突破5000亿元,达到5394.3亿元,比上年增加637.2亿元,增长13.4%。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1.5%,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

  (二)龙头经营组织健康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龙头经营组织上托产业,下联基地和农户,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按照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各地不断强化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积极探索有效的生产模式和发展途径,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龙头经营组织快速发展。2012年,全省龙头经营组织总数发展到1662个,比上年增加86个。其中,龙头企业(集团)1388个,增加81个;中介服务组织147个,增加7个。龙头经营组织固定资产净值729.2亿元,比上年增长3.8%

  在龙头经营组织快速发展的同时,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创新生产工艺,提升产品档次,扩大品牌效应,经济效益进一步提高。龙头经营组织实现销售总额2719.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龙头企业(集团)销售额2496.5亿元,增长11.7%;专业市场销售额199.5亿元,增长19.5%;中介服务组织销售额23.1亿元,增长7.7%。龙头经营组织创造利润29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龙头企业(集团)创利润149.1亿元,增长2.0%;专业市场创利润140.6亿元,增长23.2%;中介服务组织创利润3.7亿元,增长37.7%

  (三)龙头企业(集团)不断壮大

  龙头企业(集团)集成利用资本、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重要主体。各地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和传统加工技术,加大招商力度,扎实推进项目建设,龙头企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龙头企业(集团)固定资产净值689.3亿元,比上年增长6.1%;龙头企业(集团)从业人员31.2万人,增长1.9%;龙头企业(集团)出口总额18.8亿美元,增长31.3%;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838.9万户,增长5.1%。全省年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67个,比上年增加51个。已有5个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其中2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

  (四)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迅速

  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是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科学化、标准化,增加农户经营收入的重要载体,是龙头企业发展的主要原料来源。各地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科学培育、合理布局,产业化种植、养殖和加工基地迅速发展。2012年全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发展到633个,比上年增加43个。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340个,增加18个;养殖业生产基地259个,增加21个;农产品加工基地34个,增加4个。

  全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共实现销售产值2675.2亿元,比上年增长15.7%。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实现销售产值1338.5亿元,增长19.7%;养殖业生产基地实现销售产值903.2亿元,增长7.5%;农产品加工基地实现销售产值433.4亿元,增长22.3%。农副产品转化率39.9%,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五)带动农户收入稳步提高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农户的积极参与,使农业生产工业化、田间生产车间化,促进了农户收入的提高。2012年,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农户数885.4万户,比上年增长8.2%。其中,种植业生产基地带动农户数591.0万户,增长8.6%;养殖业基地带动农户数260.8万户,增长5.9%;加工业生产基地带动农户数33.6万户,增长21.4%。农户参与度达到57.1%,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不断拓展的同时,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进一步改善。2012年,订单带动农户数占总带动农户数的比重达到16.7%,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全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带动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的户均纯收入达8515元,比上年增收772元,增长10.0%

  二、问题与不足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升了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从整体水平看,相对于农业大省的地位及与农户期盼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还存在许多不利因素制约着我省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一是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偏小,辐射带动效应不足二是农副产品加工增值率下降,龙头企业效益增长较慢;三是利益联结纽带不紧,农户参与质量有待提高。

   三、发展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时期,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方向。全省产业化发展应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强化改进举措,完善经营体制,加强政策扶持和服务指导,推动产业化经营更好更快发展。

  (一)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提高辐射带动效应

  充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谋划实施重点项目,大力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强化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实施龙头企业升级工程,打造龙头企业航母,全面提高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在强化龙头企业原料生产基地建设的同时,加强龙头企业与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联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对农业生产的辐射带动效应。加强园区建设,推动龙头企业集群集聚,发展相关配套产业,节约集约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切实提高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

  (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龙头企业增值效益

  引导龙头企业增强创新意识,努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抓住国内外大企业竞相扩张和产业转移的有利时机,主动寻求战略合作,提高集成创新能力,释放引进技术的乘数效应,不断开发新产品。加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研究,瞄准现实和潜在的市场空间,提升产品档次,及时更新换代,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帮助企业破解资金、技术等发展难题,加大科技投入,拓展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龙头企业加工增值能力和经济效益。

  (三)系紧利益联结纽带,促进农民增收

  在做大做强龙头企业的同时,要注重发挥带农惠农作用,不断创新和完善利益分享机制。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龙头企业在信息、技术、防疫、保险等方面对农户生产的服务功能,支持龙头企业以保护价和优惠价收购农产品,为农户提供利益保障。鼓励龙头企业吸收农户以资金、技术等要素入股,以股份分红、利润返还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关系,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通过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稳定提升农户的产业化参与质量,保障农户的生产效益,切实提高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