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工作动态

《河北经济日报》发表杨景祥局长署名文章:四十年沧桑巨变 新时代奋楫扬帆

时间: 2018-12-20 浏览次数:?


四十年沧桑巨变 新时代奋楫扬帆

 

——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景祥解读河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改革开放的40年,也是燕赵大地发生巨变的40年,是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40年。这40年,是河北历史上发展最好的时期,我们正在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新局面。 

 

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 河北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

 

总量大:经济总量连续跨越新台阶。

 

1978年,全省生产总值仅有183.1亿元,到1991年,实现了千亿元的历史性突破,我们用了13年的时间;到2000年,用了9年,突破5000亿元,实现了“翻两番、三步走”的奋斗目标;2005年,仅用5年时间,就跨入“万亿俱乐部”;2010年,又用5年时间突破2万亿元;2016年,跃上3万亿元新台阶,2017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34016.3亿元,是1978年的44.8倍,年均增长10.2%

 

结构优:全省产业结构实现了优化升级。

 

产业结构逐步升级。1978-1987年,产业结构呈现“二、一、三”格局。1988年,第三产业比重首次超过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发生标志性变化,调整转变为“二、三、一”格局。1988-2017年,第一产业比重由23.1%大幅下降到9.2%;第二产业比重呈现先波动上升后下降的态势;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到44.2%。河北经济增长变为主要靠第二、三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性进展。

 

产业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第一产业实现由单一农业向多业的扩展,农业产值所占比重下降,林业、牧业、渔业比重提高,扭转了以粮食为主的生产格局。工业实现长足进步,在第二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40年间,工业占全省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一直处于36%以上,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推动力。伴随政策的支持,全省第三产业发展迅速。2017年,全省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5040.1亿元。其中,现代服务业实现增加值8587.0亿元,比上年增长13.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46.2%

 

效益好:经济增长由投资拉动转向投资、消费共同拉动。

 

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1.7%,超过资本形成总额14.4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行动,产业投资和技改投资较快增长。2013-2017年,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22.1%14.3%13.7%,分别快于固定资产投资9.41.61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加速创新融合,网上零售额1352.2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城市商业综合体37家,商户总数5831家,实现商户销售额(营业额)158.2亿元。汽车等耐用消费品进入普通家庭,通讯器材升级换代步伐加快,医疗保健消费持续较快增长。

 

出口结构调整优化。机电产品占出口总值比重为30.5%,比2001年提高15.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为7%,跃居第四大出口商品。

 

新旧动能转换加速

 

经济发展由“粗放型”向“高质量”转变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培育新动能、发展新产业,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激发市场动力和活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

 

科技创新力度加大。2017年,全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452亿元,为1996年的47倍,年均增长20.1%R&D经费投入强度为1.33%,比1996年提高1.05个百分点。科技队伍不断扩大。研发人员18.6万人,按折合全时当量计算的研发人员为11.3万人年,是2000年的26.2倍,年均增长21.2%。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专利申请受理量61303件,是1985年的252.3倍;专利申请授权量35348件,是1986年的497.9倍;技术市场成交额396.5亿元,是2000年的42.2倍。企业创新活力增强,在规模以上企业中,开展创新的企业9126个,成功实现创新的企业8976个,分别占全部调查企业的37.8%37.2%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商事制度改革和“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创业创新热情迸发,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2017年,全省新设立市场主体突破100万户,达107.6万户,平均每天新设立2949户。新产业加速成长。节能环保、新材料和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554个,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17%,增加值比重保持在10%以上,高端技术装备制造、生物、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加快,光电子器件、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城市轨道车辆等新技术、新材料产品从无到有。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17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23089.4亿元,2004-2017年年均增长11.4%,增速快于同期生产总值1.4个百分点;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7.9%。出口创汇266.2亿美元,年均增长20.4%;实缴税金3125.9亿元,年均增长20.7%。营业收入百亿元以上民营企业34家,新奥集团、长城汽车、津西钢铁3家企业营业收入突破千亿元。

 

收入增长超百倍

 

居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向小康富裕转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通过改革,不断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和发展机会,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增加收入,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富裕、幸福、文明的美好新生活,这是改革开放的初心,也是40年改革开放最大的成就之一。

 

最典型的就是河北的脱贫攻坚新成效。通过实施生产扶贫、易地扶贫、生态扶贫、教育扶贫、社保兜底扶贫“五个一批”工程,推进产业、教育、医疗、金融扶贫,实行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脱贫497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的9.84%降低到1.86%,下降7.98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逾百倍直接说明了这一点。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48元,是1978年的110.7倍,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81元,是1978年的113倍,年均增长12.9%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这种转变。2017年全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4.6%,比1980年下降35.5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6.7%,比1978年下降39.6个百分点。这说明城乡居民享受到了改革的红利,开始走向更加富裕、多元消费的生活。

 

新时代,随着交通、教育、医疗、住房、文化、社会保障等民生领域的进一步建设,人民对生活的追求从“有没有”变成了“好不好”,高品质生活成为新的追求目标。比如被看作中国人消费水平标志的“三大件”,内容就在不断翻新。从上世纪70年代的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到80年代的彩电、冰箱、洗衣机,在家电产品全面进入家庭消费后,进入到一个以购房、买车、教育为核心的新“三大件”消费时期,这都说明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外,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消费由实物向服务型转变,服务性消费需求不断释放,大众餐饮、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服务性消费热点日益旺盛。